日记摘录
2010年3月3日
(连续写日记第二天)
坐牢我并不后悔,不经历这次磨难,也许我永远都是一个花花公子,永远都不会生活,永远都不会“长大”。只是刑期相对于人的寿命来说有点太长了。
2013年4月
(记录与儿子第一次见面)
2013年3月17日,终于盼到你和你妈来监狱看我,父子相见,恍如隔世,得知你已经上了大学,爸既高兴又惭愧。听着话筒那头,那一声亲切的、熟悉而又陌生的“爸”,我泣不成声、无限感慨,隔着铁丝网防护的玻璃窗,爸这才看清你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2016年12月27日
(提前出狱)
今日我新生!却没有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以来一直期盼的那种兴奋。我有一种预感,完美转变的前面,将是一道充满荆棘和坎坷的新生之路。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在我脑中、心里反复再现,我蓦然惊醒:今后的路就靠自己了。
沉迷赌博
贪污公款被判刑11年
吴明(化名),45岁,西安人,年轻时上过师范学校,他是那个年代农村少有的“读书人”。毕业后,吴明被分配到家乡任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后,他便在乡教委任会计、出纳,当时他掌管着全乡的教育经费,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生活相当优越。吴明说,如果没有中间的“插曲”,他的生活状况可以用幸福、美满来形容。但因一时糊涂,吴明的人生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2007年前后,吴明在朋友的带领下参加了一次牌局,玩的是“诈金花”,他还赢了一些钱。之后,他又跟朋友去了几次。慢慢地,这些牌场上的朋友经常找他打牌,吴明也从“与朋友消遣娱乐”的心态逐渐变为沉迷其中,并且赌注也越来越大。没过多长时间,吴明的积蓄就都输光了。从那以后,他先是向亲戚朋友借钱筹集赌资,输光后又借高利贷试图“翻身”,不过很快又输光了。
由于“高利贷”逼债太紧,吴明想到了使用乡教委账上的钱还账。吴明说,当时会计、出纳都是他一个人干,即便挪用公家的钱也不会有人知道。于是,吴明先后挪用了教育经费共30多万元,用于还债和参赌,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输个精光。
除了输光钱外,吴明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在当时,乡教委的财务状况每年年底都会进行一次审计,而吴明本打算使用公款赌博“翻身”的想法落空后,他只能想其他办法应付即将到来的审计。于是,吴明想尽一切办法向亲戚朋友和放高利贷的借钱,在审计之前将教委账上的亏空填满,年底审计也应付了过去。
吴明说,虽然账上的数字填上了,但审计部门仍然发现了问题,从那开始要求每个月对教委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由于他不敢拖欠高利贷,只能再次使用公款还债,而这次由于他无法在月底前弥补亏空,他挪用了这笔钱后准备逃跑。但在逃跑前,他带着几万元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去参赌,结果还是输光,之后吴明离家开始逃亡。
教委在审计中发现30多万元教育经费不见了,报了警,这时吴明早已逃到外地。不过,经过四个多月的逃亡,吴明投案自首。
2009年12月,吴明因犯贪污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从那时起,吴明开始了在崔家沟监狱的服刑生涯。
写“监狱日记”
希望以此带来经济收益
刚进入监狱的吴明有些不适应,但是为了让家人放心,他通过书信告诉家人他在监狱里的情况,由于担心书信中表达不准确或措辞不当引起家人担心,起初他每次给家里写信都会在日记本上打草稿,然后再抄到信纸上,经过多次修改才会寄出去。
就这样,吴明的日记本上写满了给家人的信,慢慢地,他又开始偶尔在日记本上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重要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吴明将几本日记本都写满了。
从2010年3月2日开始,他开始每天记录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发生在狱友身上的事。吴明说,他每天写日记要花两三个小时,每当日记积攒到一定程度,他就会趁着家人来探望的时候让他们将日记带回家,“家里人看看日记就能知道我在里边都干了些什么,过得怎么样。”
吴明说,他入狱前还欠着不少人的钱,教委的公款也没有还上,因此出狱后如何给别人还钱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而写日记的习惯让他看到一丝希望,于是他委托出狱的狱友在网上查询是否有类似的“监狱日记”。不久后狱友传来消息,网上没有类似的东西,这给了吴明接下来坚持写日记莫大的动力,他希望这独一无二的“监狱日记”能给他带来经济收益。
1月8日,华商报记者在吴明家中见到这些“监狱日记”,这些日记由100多本笔记本组成,这些笔记本几乎可以将一个茶几堆满。每篇日记都是手写的,每个笔记本都夹着一张写着时间段的纸条,纸条上的时间段意味着这本日记书写的时间。另外,每个日记本上还做了编号,这样排列顺序一目了然。
吴明说,日记一共有192本,总字数近400万字,其中记录着他的家书、心路历程、思想变化、身边的故事以及他在监狱里的劳动生活等方面内容。在监狱里,不管当天干了多少活、有多累,他都会坚持写日记。为了能每天按时写日记,他细心照顾自己的身体。另外,他也不敢在监狱里犯错误,否则就有可能去监管队,那里什么都不让带。因此,这些日记是他在监狱里的寄托,也是一直以来借此改变生活的希望,他希望有人能收藏这些日记,而他的家庭能借助这些日记改变尴尬的现状。另外,他也希望社会上的一些人能以他的经历引以为戒,和家人好好生活。
吴明的妹妹说,她看过哥哥的日记,她觉得日记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他的心里话,哥哥能坚持这么多年写日记一定不容易,但这写日记也是他在监狱服刑时的一个希望。
入狱5年才见儿子
与儿子见面不知该说什么
吴明有一个儿子,他入狱那年,孩子上初二。虽然监狱方面允许犯人家属定期探视,但吴明入狱后,一直坚持不让妻子带孩子来监狱探望。吴明说,当时孩子只有十几岁,已经懂了一些事情但人生观又没有完全形成,他不想让孩子看到他穿囚服、剃光头的样子,他特别担心孩子会受他影响而感到自卑。因此,自从他入狱后直到儿子考上大学那年,父子俩才见了第一面,而那时父子俩已经五年没见过面了。
吴明回忆当时的情形说,他有点不敢面对儿子,也不知道和儿子说些什么,因此父子俩交流的并不多。随后的几年里,吴明和儿子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即便是见面几句话过后便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对于入狱后与儿子第一次见面,事后吴明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写成一封信寄回家中。信中记录了吴明见到儿子后复杂的心情,以及没能当面与儿子说的话。
吴明说,儿子考上大学那年,其他同学都举行谢师宴。为了不让孩子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专门嘱咐妻子也张罗了谢师宴,当时很多人都参加了,唯独没有他。他非常遗憾不能见证儿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2016年12月27日,吴明经三次减刑被刑满释放。他回到家中后,因妻子仍在外地打工,两人只是通了几次电话,而他一直想见的儿子也在外地工作。几天后,吴明接到儿子的电话,父子俩简单聊了几句就匆匆挂断。
吴明说,他知道一定是妻子叫儿子给他打电话,而这些年来由于他没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与孩子之间已产生了隔阂。不过虽然父子俩没有过多交流,让吴明的高兴的是儿子说春节会回家过年。
有人告诉吴明,父子间的隔阂不算啥,父子俩坐下来好好沟通也就过去了,但吴明觉得他对孩子的亏欠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既期待与孩子见面,有些害怕面对儿子。
表现优秀
第一次减刑一年九个月
吴明说,在监狱里,一次他干完活后,在工作区域休息时睡着了,被管教发现后,要求他在全监区的犯人面前作检讨。他认为,这也为给一些新来的犯人起安全警示作用,于是他便做了检讨。可让他意外的是,那次检讨让监区的领导注意到了他。吴明认为,这可能因为他在同监区的犯人当中算是有些文化的。
从那以后,吴明一直表现优秀,一直到2012年他第一次减刑。2012年3月23日,吴明拿到第一次减刑的“减刑裁定”,他被批准减刑一年九个月。拿到“减刑裁定”那天,吴明非常兴奋,他非常期待第二次减刑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