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林 董鑫)昨日是中秋佳节,是寓意团圆美满,也是家庭成员欢聚一堂的日子。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本市多家养老机构,发现很多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因为健康状况不佳、儿女不在身边等原因无法享受阖家团圆之乐,只能在养老院度过节日。为了让在院老人也能感受节日的欢快,不少养老机构都精心策划文娱活动,让在院老人快乐过节。
多数老人无法回家团圆
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大型连锁养老机构,直营连锁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北京开业运营的有六家,已入住了800余位老人。为了增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汇晨养老机构在节前都会通知老人家属,鼓励他们前来看望,如果可以的话,接老人回家过节。
“今天前来看望老人的家属明显比平时要多了很多,但接回家照顾的老人并没有多少。”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对家属进行“重点通知”,但基于多种原因,老人能回家的情况还是很少。
“我们做过粗略的统计,大约八成以上的老年人都没有回家过节。”上述负责人也呼吁说,在节假日以及周末的休息时间,希望家属能够来养老院多陪陪老人。
据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和第五社会福利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两家福利院共收住老人857人,中秋节这天,在院的老人为764人,约占入住老人总数的89%,外出老人93人,仅占11%。为了照顾好这么多的在院老人,有45名工作人员在节日期间正常工作。
类似的情况十分普遍。北青报记者从另一家养老公寓也了解到,中秋节这天因为节日原因不在养老院的老人可能也只有五六位而已。“一般就是中午和家人吃个饭就回来了,真正说过节接回家照顾几天的情况很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只有两位老人由子女接回家照顾,等到假期结束后再送回来。
健康状况不佳是无法回家主因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不只是象征团圆的中秋节,春节、端午节以及九九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里,大多数老人也是在养老院度过,一般都是家属前来看望陪伴,但回家团圆的情况很少。
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来说,节日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回家团聚而闹情绪。一位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举例说,前几天,一位陈姓老人中午起床以后,就莫名其妙地闹起了情绪,找各种原因骂护理员,“把护理员都骂哭了”,经过安慰了解以后,才知道老人是想回家了,老人说:“我就是特别想回家看看。”
据了解,造成多数老人不能回家团圆的状况,其实存在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多数老人的健康状况不理想,如果回家,免不了会来回奔波,对老人身体方面的消耗太大,子女往往不愿意这样。而且,对于那些非自理老人而言,虽然可能回家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家人确实无法周到地照顾他们。此外,也存在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一些老人的子女在国外工作或定居,“根本不在身边”,确实无法与老人团圆。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老人因对子女的体恤之情,主观上就不愿意回家。在一些自理老人的观念中,觉得子女好不容易休假,能够休息几天,自己回家反而会给他们造成生活上的负担。他们可能会和家属吃个中饭,但不愿意回家呆过多时间。
养老院组织多种活动陪老人过节
为了让不能回家的老人同样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许多养老机构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老年人参与进来。光大汇晨朝来老年公寓就组织了中秋联欢会,由工作人员和老人共同设计了“老年朋友来相会”、“琵琶行”、“明月几时有”等多个丰富多彩的节目,让老年人在院欢度中秋。
此外,也有养老机构组织老年人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中秋月饼。
相关新闻
百余失独老人搭伴过“团圆节”
本报讯(记者 郑林) 中秋节前夕,“爱心传递热线”举办了失独老人搭伴过中秋活动,让120余位失独老人在“团圆节”里不再感觉孤单。此外,为了感谢志愿者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关爱,失独老人还给热线的明星志愿者过了生日。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长期参加热线组织活动的本地失独老人外,还有很多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外地老人,“差不多一半的叔叔阿姨是从看到我们的活动通知从外地特意赶过来的”。
在活动现场,当“爱心传递热线”的志愿者李菁菁还在忙前忙后张罗的时候,失独老人们就悄悄地从幕后推出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很多老人还拿出了一早准备的小礼物,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心中暖融融的。
“正是这些爱心人士,为失独老人撑起一把大伞,让他们在‘大伞’的关注和保护下,结交朋友,感受社会各界的关爱,温暖他们的心。”爱心传递热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用无私的爱来关心与爱护失独的老人,通过爱心传递热线这个公益平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爱心。